您的当前位置:汇正公文网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6篇

时间:2022-10-06 16:10:20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6篇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78— 天津市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十四五”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6篇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78— 天津市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十四五”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6篇

篇一: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ash; 78 —

  天津市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十四五”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高级经济形态。“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河西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打造首善之区、品质城区升级版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于河西区落实和彰显在天津打造“一基地三区”和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中的角色和担当具有重要意义。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的巨大发展势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依据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的基础上,根据《中共河西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河西区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河西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未

 — 79 —

 来五年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工作回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把发展数字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河西区也在 2019 年年初,出台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新动能引进和培育、中坚企业培育等六个维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2020年 10 月,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复制和优化网信大厦项目政企合作模式,将网信大厦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后,向聚集区其他楼宇开放,强化政府对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资源整合、集约式发展,为楼宇运营企业赋能,引导其提供有竞争力的楼宇租金价格。

 十三五时期,河西区新动能引育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高度重视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引进和培育高成长型创新企业,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创新浓度、人才支撑和活力聚集。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46 家,雏鹰、瞪羚企业 82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22 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12.99 件。全面落实天津“海河英才”计划,累计落户各类人才 8 万余人,推动领军人才、优秀团队和高端产业落户,“北方设计联盟”聚集一大批设计领域高端人才。以市场为

 — 80 —

 导向的“政产学研资介”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 6 家。以网信大厦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被确定为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及相关企业落户发展。

 2019 年 5 月 17 日,河西区与市网信办、中冶置业集团在世界智能大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应运而生。中心位于“新八大里商务商业区”的核心区中冶·和悦汇,包括互联网中央街区公园、互联网商业 e 谷和网信大厦。

 作为承载全市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标志性区域,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主要培育发展以互联网为底层技术,以网络内容生产、网络信息传播、网络安全服务、网络金融支付、网络文化创意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主攻方向的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企业聚集,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业态、新动能。

 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引入一批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和研发、服务机构在津总部入驻,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集群的逐渐形成,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各类互联网数字资源,形成以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开发和挖掘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 81 —

 释放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形成以产业基地为核心向新八大里商务商业区辐射拓展,进而建成天津市数字经济发展特色示范区。

 随着网信大厦及其所在的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数字经济规模逐渐形成,将进一步破解城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潜力释放不充分、产业结构急需优化等瓶颈问题。

 网信大厦自正式运营以来,截至 2020 年底大厦注册企业130 余家,其中包括以京东云、东方金信等为代表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型企业 28 家,以翰泽智能、微医乐问等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型企业 16 家,以泰康力元、九洲致新等为代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型企业 5 家,以航天长峰等为代表的研究和试验发展型企业 2 家,以津贸通、师域、利华世纪广告传媒等为代表的商务服务型企业 14 家,出租率已近 80%,累计营业收入达 8.7 亿元。以京东智联云业务为驱动,网信大厦内实现了电商、金融、技术、健康等板块全面落地,聚集引入了 80 余家生态链企业入驻京东智联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和京东智联云基本完成河西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通过引入京东多业务部门和服务板块,为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以顶层设计为遵循,通过“平台支撑+应用带动”的建设模式推动智慧河西建设。

 — 82 —

 已完成智慧河西综合管理平台一期、河西政务云升级扩容平台、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河西智能外呼平台、智能楼宇(网信大厦智能化升级)项目和京东智联云(天津)城市产业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正在推进智能融媒平台项目建设。

 围绕科技企业高质量聚集的各种大型活动不断展开,组织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高峰论坛、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挑战赛、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征集、云上企业恳谈会等活动;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合京东智联云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天津甘肃两地“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东西部扶贫电商产业节活动,“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扶贫品牌。

 河西区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核心区,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城区品味、区位格局、要素资源、产业基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具备向更高层级、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引领全市改革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思想解放不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占比不高;数字经济整体规模较小,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未有效形成,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有待提升,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创新活力有待提升,创新人才仍有明显不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还未全面实现优质均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数字经济的管理机制还未

 — 83 —

 健全,相关政策保障还有不足。我们必须团结一心、不惧险阻、砥砺奋斗,坚定不移解放思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新气象。

 第二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蓝海,正在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首先海量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伴随互联网特别是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正在加速产生、传播和应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其次“万物互联”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基础,信息网络逐渐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限制,朝着更广、更快、更深的方向发展,人、机、物互联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所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网络海量数据的积累、信息系统算力的提升,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新依托,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增长、提升社会福利与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大势所趋、和全球各国的一致共

 — 84 —

 识,世界各国都充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议题已经成为连续三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关键议题,同时,多个国家专门制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政策,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全球多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前沿技术迭代加快,5G、人工智能、车联网、无人机、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数字化提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行动方案,超前布局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成为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扩散到传统产业之中,产业的边界被打破,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整合重构。与此同时,多个省份,地市,行政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头号工程,倾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第三节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经历了从重点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演进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2013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

 — 85 —

 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从顶层设计、核心技术研发、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同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从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等方面支持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发展。2015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 11 个领域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伴随着数字经济从三产到二产再到一产的渗透,国务院在制造业领域进一步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2016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2019 年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将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0 年,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在 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 86 —

 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则重点指出,未来我国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 存储等前沿技术。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第四节天津河西面临重大机遇 天津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发展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经济基础、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为汇聚网络数据资源、吸引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天津智港战略的提出,为天津数字经济产业具体发展与落实指明了方向。

 河西区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在对接京冀、服务京冀中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了与中央单位、北京市的对口承接机制,出台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聚焦在金融、设计、科技等领域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成长性行业,通过全力打造央企总部聚集区、数字经济聚集区等创新方式,累计已引进京冀企业 460 家;新引进国内外 500 强

 — 87 —

 企业 50 家,累计 143 家。中国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中交智运、中电科半导体、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航天长峰、新天钢集团、京东云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实现了从项目引进到产业聚集的重大突破。

 根据中央对天津的定位,2025 年天津要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的目标。由此可见,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天津将承担经济中心和门户枢纽的重要角色。而河西区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在天津提出的打造市内六区“一核、三带、六园区”空间新格局中,是“一核”洋楼经济区、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金融服务集聚区三个功能节点的核心区,也是“三带”交汇之地和六园区之一“陈塘自创区”所在,在未来天津整体发展中必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篇二: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3普及扩散有待进一步推进。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未来的数字经济政策取向,一是需要应注重加快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服务部门,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IT 及互联网服务业领域的短板和差距。二是需要更加注重开展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尤其是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服务部门的国际化发展。三是需要坚持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4目录一、引言………………………………………………………………………………… 5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结构与价值链构成………………………………… 7(一)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规模与构成 …………………………………… 7(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的深度比较 ………………………………… 16(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全球价值链构成 …………………………………… 21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水平…………………………………… 40(一)基于中间投入率视角的融合水平 ………………………………………… 40(二)基于中间需求率视角的融合水平 ………………………………………… 42(三)数字经济中高技术产业的中间投入占比 ………………………………… 44(四)数字经济中高技术产业的中间需求占比 ………………………………… 46四、主要结论………………………………………………………………………… 49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5一、引言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则在 2010 年后逐年下滑,这深刻的揭示出全球与中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缺乏内生动力。在经历金融危机的短暂冲击中,世界主要国家开始探索引领经济重回潜在增长率的新动能。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后,在 2016 年的 G20 杭州峰会上,二十国集团通过了《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 G20 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此后,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本报告利用全球价值链和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五个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当前一段时间内,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参考。本报告所采用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是依据 OECD 数据库中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加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整理的 UIBE GVC Indicator 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OECD 数据库包括 36 个 OECD 经济体和 28 个非 OECD 经济体,记录了这些经济体 2005年至 2015 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1 。该投入产出表按照 ISIC 标准共有 36 个行业,包括 16 个制造业行业2 。其中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行业有三个,分别是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D26);电信业(D61);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D26 属于制造业,其他两个行业属1 OECD 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智利、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非 OECD 经济体包括阿根廷、巴西、文莱、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马耳他、摩洛哥、秘鲁、菲律宾、罗马尼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中国台湾、泰国、突尼斯、越南。2 36 个行业为农、牧、林、渔业;能源产品的开采;非能源产品的开采;开采辅助服务;食品、饮料和烟草制品制造;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制造;木材、木材制品及软木制品的制造业 ( 家具除外 ) ;纸制品及印刷;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化学及医药产品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基本金属制造;机械设备除外的金属制品制造;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电力设备制造;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制造;汽车、挂车和半挂车制造;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其他制造业和机器设备的修理和安装;电、气、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汽车和摩托车修理;存储与运输业;食宿服务业;出版、音像、广播活动;电信业;IT 及信息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其他商业部门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国防;强制性社会保障;教育;人体健康和社会工作;艺术、娱乐、文娱及其他服务活动;家庭作为雇主的活动。

 6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在此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结合进出口数据,根据贸易增加值的获得方式不同,将各产业的贸易增加值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国内贸易增加值、传统贸易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增加值(文中简称为 GVC 增加值)。其中国内贸易增加值即增加值的来源为参与国内的生产和消费;而传统贸易增加值则为一次跨境活动的贸易增加值,GVC 增加值则为多次跨境活动的贸易增加值。本报告通过对不同贸易形式增加值规模、占比分析,以及投入产出表分析探讨数字经济的三大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本报告选择了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五个国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除中国外,其他四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并且在数字经济领域和高端制造业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以 2010 年不变价美元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数据,2018 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 21.35%,美国的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 14.61%,日本约为 7.78%,德国约为 4.70%,五个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世界一半3 。与此同时,这五个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2020 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以 13.60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 5.36 万亿美元位居第二,德国和日本分别以 2.54 万亿美元、2.48 万亿美元分列第三、第四位,韩国 0.85 万亿美元处于第七位。3 韩国在此条目中没有数据,故而只显示了其他四个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比情况;根据 2018 年世界银行提供的 2010 年不变价美元计算的制造业增加值数据,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约为 15.85%,日本约为 10.62%,德国约为 6.47%,韩国约为 3.14%,但此年份中缺乏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数据。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7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结构与价值链构成(一)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规模与构成UIBE GVC Indicator 数据库的数据提供了以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分别计算的增加值情况 4 。三个数字经济产业在 2005 年 OECD 数据库中所有国家根据前向联系计算的增加值分别为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D26)7020.83 亿美元,电信业(D61)8374.63 亿美元,IT及信息服务业(D62T63)6832.20 亿美元;而 2015 年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至 9697.90亿美元、10974.73 亿美元、11935.66 亿美元。图 1 显示了三个数字经济行业的规模增长情况,可以看出三个行业总体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自 2007 年起,服务业中的两个数字经济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制造业中的数字经济产业的规模,并且 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在 2013 年之后成为三个数字经济行业中增加值规模最大的行业。这也与该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关,前向联系是从产出的供给端计算的增加值,反应的是增加值的去向,即参与其他行业的生产的增加值。对于软件等服务业来说,服务业近年来在全球各国的快速发展使之更容易参与到其他产业的生产中,因此处于服务业的两个数字经济产业的规模要大于处于制造业的数字经济规模。

 4 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也称前向关联)和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也称后向关联),是根据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划分的,前向联系是通过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关联,后向联系则是通过需求同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例如钢铁行业来说,它与汽车制造业为前向关联,因为汽车制造业的生产中需要使用钢铁的投入;它与煤炭行业则为后向关联,因为钢铁行业本身的生产需要使用煤炭的投入。

 8

  图 2 则显示了后向联系计算的三个数字经济产业的增加值规模情况。与前向联系相反,后向联系是从投入需求端计算产出的增加值,反映的是增加值的来源。2005 年,三个数字经济产业的后向联系增加值分别为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D26)9002.21 亿美元,电信业(D61)6684.69 亿美元,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6678.74 亿美元;2015 年三个产业的后向联系增加值增长为 9626.96 亿美元、10439.38 亿美元、12363.86 亿美元。与图 1最大的不同是,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D26)从 2005 年起缓步增加至 2011 年,随后开始减少,到 2015 年已经完全被其他两个产业的增加值超过,说明从产成品的角度看该行业的规模在近年来不断缩小。与此同时,其他两个行业的增加值规模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 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与图 1 的增长态势保持一致,且在三个数字经济规模中占比最高。图 3 至图 5 为用前向联系计算的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在三个数字经济行业的增加值情况。可以看到美国在三个数字经济行业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其三个数字经济产业的增加值规模都绝对领先于其他四个国家。尤其在 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美国的年增加值总额比四个国家加起来的增加值总额之和还要多,2015 年约为 3741.66 亿美元,体现了美国服务业大国、软件强国的地位。中国则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9(D26)、电信业(D61)发展迅速。2005 年,中国在这两个行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约为美国的 17.66% 和 15.30%,2015 年双双超过了美国当年增加值规模的 50%,但是中国在 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的规模较美国、德国、日本还有较大差距。

 10图 6 至图 8 则是利用后向联系计算的五大经济体在三个数字经济行业的增加值规模。与前向联系的计算结果略有不同,美国在数字经济的服务业领域依然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是在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D26)中则于 2014 年被中国超过。与前向联系计算结果类似,中国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D26)和电信业(D61)中增长较为显著,这与中国是世界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和出口国的地位相符。对中国而言,2008 年以来前向联系计算的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D26)增加值小于后向联系计算的增加值,说明中国可能在该行业更多的生产的是最终产品或消费品。而韩国在该行业虽然绝对规模并没有中国高,但是自 2012 年起韩国在该行业用前向联系计算的增加值就开始超过了后向联系计算的增加值,说明韩国相对来说在该行业多生产中间品。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11

 12在增加值核算中,UIBE GVC Indicator 数据库还根据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将增加值分为了国内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传统贸易活动创造的增加值以及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GVC 活动)创造的增加值。传统贸易活动和全球价值链活动则意味着该增加值的核算包含了出口,前向联系则意味着向其他国家出口,而后向联系则意味着其他国家向该国出口。按照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区分,本文分别计算了三个数字经济产业的三种类型增加值占所有增加值的比重情况,其中图 9 至图 11 是根据前向联系增加值计算的比重,图 12 至图14 是根据后向联系增加值计算的比重。从总体上看,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D26)的增加值约有一半是参与国际贸易而来,且来自国内增加值的比重轻微下降,而参与 GVC 增加值的比重略微上升。而另外两个行业的增加值多来自于国内,特别是电信业(D61)的增加值占比,来自国内的比重超过了 80%,且比例较为稳定。而 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的国内增加值比重虽然也较高,但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前向联系计算的国内增加值比重自 2005 年的 83.54% 下降至 2015年的 77.69%,后向联系计算的国内增加值比重自 2005 年的 85.27% 下降至 77.43%,即有更多的增加值比例是参与国际贸易获得的。这也可以看出三个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态势,制造业领域的数字经济产业的增加值获得渠道比较稳定,参与国内生产和国际贸易的比例近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13年来也较为稳定;而服务业领域的数字经济产业对其他产业生产的参与度和国际贸易的参与度均在逐步提高,特别是 IT 及信息服务业(D62T63),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较为一致。

 14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价值链与融合水平研究15

 16(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的深度比较同上文分析 OECD 数据库中所有国家的数字经济产业的方法一样,图 15 和图 17 为以前向联系以计算的各主要经济体在三个数字经济产业中占比的变化情况,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五个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D26)占了超过 60% ...

篇三: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quo;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 2020-11-30 08:47:46 经济研究导刊订阅 2020 年 29 期收藏 马艺菲 唐雨辰 摘 要: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 GDP 有所下滑的趋势下得到强有力的发展,成为抗“疫”进程以及公众生活的主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將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新思考后疫情时代下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机遇,找准对策。因此,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产业;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9-0038-02 引言 2020 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的三次产业带来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据统计,2020 年第一季度我国 GDP 增速下降了 6.8%,预计全年同比增速下降 5.8%。①疫情虽然给我国的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是却使数字经济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办公、教育等一系列传统产业以云端、线上等数字经济运作方式出现,并刺激着我国 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将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新审视后疫情时代下的数字经济,引导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找准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知识和信息的数字化为主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发展平台,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目的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近年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艾媒咨询中心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超过 31.3 万亿元,占 2018 年 GDP 总比重的 34.8%,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增量引擎。2008—2018 年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与深度在逐步加深。2020 年的新冠疫情为数字经济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平台。数字经济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其表现不乏以下几点:一是疫情防控期间,以电商平台、本地配送等为代表的无接触式经济成为新风向。二是数字文娱平台在疫情期间得到井喷式增长,特别是直播平台以及原本就较为流行的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受疫情影响,办公、教育等传统产业结合了数字经济,催生出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兴形式。这些迅速催生且发展猛烈的行业为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走向 据统计,2020 年新春复工期间,我国共计超过 4 亿用户在使用远程办公系统。鉴于近 10 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占 GDP 总比重的不断增加,以及疫情防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利推动,我们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预计会不断增大,这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疫情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契机,未来数字经济将会呈现出常态化、全球化的趋势。数字经济在助力后疫情时代各地区有序复工复产、公众日常生活平稳运行、促进社会消费以及经济重振、推动数字化世界加速构建等方面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表现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产业数字化即数字经济的融合,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②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已进入体制转型期,物联网、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和平台支撑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式。首先,智能制造稳步发展,智能化工业装备和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将成为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将显著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在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立足于垂直行业需求,加速应用创新和推广,进一步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制造业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二)数字产业化规模扩大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等。据图 1 所示,①2014—2019 年五年间数字产业化规模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是很大,此次疫情为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高速发展提供了先发优势。我国应在后疫情时代夯实发展基础,巩固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以开发、利用数字资源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推进数字资源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资源与民生应用、公众获得感的融合度,为我国数字产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三)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 此次疫情加速了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治理将呈现出模式创新的趋势。第一,将进一步深化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模式,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整体业务协作推进。第二,数字政务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办公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等发展。第三,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产业管理数字化水平,建立“平战结合、高效互补、相互支持、按需开放”的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

 三、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一)完善政策监管体系 数字经济在当前经济时代发展过程中,愈发体现出其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因此,也在极大程度上会有信息安全、信用风险等问题的存在和发生。为了使数字经济健康而持久的发展,政府须要颁布一系列制度、政策,以保护受众的信息安全,使各项风险具有可控性。而目前并没有相关具体监管政策的实施,因此完善监管体系变得尤为重要。政府应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特点,创新监管体系,更新法律手段,在不妨碍其积极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职能作用,促进数字经济监管体系的完善。

 (二)推出制度创新机制 我国应通过战略创新手段及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强化数字经济的战略引领地位,加快转型升级,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要借助疫情时代该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抢占优势地位,使之变成公众常态化的日常生活所需。此外,要不断建设好基础设施,为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并借此推动数字经济的全球化,以达到互惠共赢的战略目标。

 (三)加强技术研究力度 后疫情时代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发展也会促进多个产业的发展,如 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各个产业的发展也反向推动数字经济的进步,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也会为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带来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只有做好科研工作,才会为我国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带来数字经济领域新的产品与功能,便利我国居民的生活,将其变为常态化工具。

 (四)高质量推动新基建

 2020 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出现在了中国各省市公布的未来项目投资计划中,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崭露头角。因此,我国应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技术升级的整合机制提升到后疫情时代的战略地位,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全国各省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推动各省市技术创新开放化合作,建立数字产业创新科技合作体系,逐步升级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何诚颖,闻岳春,常雅丽,耿晓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5):3-22. [2]

 李心婳.共享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1. [3]

 宋玉章,吴智勇,刘继红.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5):1-3. [4]

 周蓉蓉.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J].西南金融,2020,(4):90-96. [5]

 王鸥.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20,(6):189-190. [6]

 刘双.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78. [7]

 汪阳洁,唐湘博,陈晓红.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应对策略[J].科研管理,2020,41(6):157-171. [8]

 赵鹏.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机遇与建议[J].浙江经济,2020,(5):32-35. [9]

 覃洁贞,吴金艳,庞嘉宜,梁瑜静.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20,36(7):66-72.

篇四: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战略重点》课程考核

 (两份 答案 ,注意绿色字体为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40 年来,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开创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破冰开局,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186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0 万亿元、年均增长 12.5%,连续多少年位居全国第一? 

 10 

 20 

 30 2、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 1/10 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 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 1∕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

 1∕8 

 1∕4 

 1∕2 3、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 

 2 

 3 

 4

 4、确保到______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二〇三〇年 

 二〇二〇年 

 二〇二五年 

 二〇三五年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新时期 

 新阶段 

 新征程 

 新时代 6、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的关系。

 

 农业和农村 

 农村和农民 

 农民和土地 

 农村和土地 7、广东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现根本改变。

 

 3 年 

 5 年 

 10 年 

 15 年 二、是非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2019 年,广东 71 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 77.5%,已经达到了国家下达的约束性考核目标。

 

 是 

 否 2、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

 是 

 否 3、广东常住人口规模已连续稳居全国首位 12 年。

 

 是 

 否 4、广东人口转变具有数量转变与质量转变同步特征。

 

 是 

 否 5、2018 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70%。

 

 是 

 否 6、广东人才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

 是 

 否 7、粤港澳大湾区和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合作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

 是 

 否 三、多选题(每题 5 分, 共 6 题)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③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④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① 

 ② 

 ③ 

 ④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

 

 专业大户 

 家庭农场 

 农民合作社 

 农业企业 3、农产品品牌体系中的“新三品”是指()。

 

 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品牌 

 有机食品 

 农产品品牌 4、以下关于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正确的说法是? 

 先导产业是指对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产业。

 

 先导产业就是主导产业。

 

 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对其它产业都具有带动和引导作用。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十四五”时期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正确的是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 

 创新型国家建设。

 

 中美贸易战。

 6、“十四五”期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有 

 以 5G、芯片、半导体、量子通信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 IT 产业 

 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命科学与大健康产业 

 以太阳能、核能、氢能、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 

 以数字创意、科技金融(数字货币)、软件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 1/10 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 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 1∕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

 1∕8 

 1∕4 

 1∕2 2、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 

 2 

 3 

 4 3、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 PM2.5 浓度系数平均是世界其他三个大湾区多少倍 ? 

 2 

 3 

 4 4、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下列对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科技实力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____小康社会_____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建设 决胜 

 建设 决战 

 建成 决胜 

 建成 决战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新时期 

 新阶段 

 新征程 

 新时代 7、广东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现根本改变。

 

 3 年 

 5 年 

 10 年 

 15 年 二、是非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三期叠加”是指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

 

 是 

 否 2、广东人口发展遵循了人口迁移流动规律。

 

 是 

 否 3、广东人才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

 是 

 否 4、新时代人才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党管人才原则。

 

 是 

 否 5、新时代人才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党管人才原则。

 

 是 

 否 6、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是 

 否 7、粤港澳大湾区和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合作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

 是 

 否 三、多选题(每题 5 分, 共 6 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 )

 ①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④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① 

 ② 

 ③ 

 ④ 2、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②污染防治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精准脱贫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

 好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②污染防治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精准脱贫 

 ① 

 ② 

 ③ 

 ④ 3、下列属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的是()。

 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三品一标”都包括()。

 

 无公害农产品 

 绿色食品 

 有机食品 

 农产品地理标志

 5、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到产业结构高级化。

 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

 

 由制造初级产品(三来一补)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6、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有 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

 

 新能源革命将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

 

 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

 

 增材制造(3D 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篇五: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quo;十四五”党课专题讲稿:“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1 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无论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提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环境的变化

 我们先谈一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均发生了深刻调整。世界大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产业布局,还有治理体系变革等方面来看,“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世界经济有可能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增速显著放缓,国际贸易增速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直接投资也趋于回落。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得世界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陷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2020 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改善有所回升,但未来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几年,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有可能处在持续低迷的态势,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较低。

 从近 30 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速看,世界经济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尽管常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是向上增长的态势。2008 年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此后,随着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效应逐步减退,世界经济在这次疫情之前也处在疲弱的复苏状态,走势并不强劲。从目前看,今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有可能达到 5.5%。但是除去 2020 年的负增长,今年世界经济总量仍然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走势的相互关系看,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之后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危机之前,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增长时期,国际贸易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平均来看,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增速应是世界经济增速的 2 倍以上。但金融危机之后,在多数的年份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长。这反映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退潮,逆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得贸易的增速低于经济的增速。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贸易的回落幅度较大,接近 10%。

 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看,2015 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曾经达到了历史峰值,此后逐年回落。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基本上稳定在 1.5 万亿美元左右。但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下降了 42%,仅有 8590 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只有 2290亿美元。而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保持在 6000 亿美元以上的增速。2020年中国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由此可见,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特别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也进入了低迷期。未来要想重新恢复到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从我国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尽管 2020 年我们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利用外资仍然达到了 1444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20 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冲击很大,美国吸收外资大幅度回落。同时,我们的对外投资仍然保持在 1000 亿美元以上的稳定水平。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项目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 2021 年关于世界经济最新的预测。根据最新预测,2021 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 5.5%的恢复性增长,但前提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就目

 前的全球大环境而言,在“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速与历史比,应该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是国际分工深刻变革,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加快。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科技创新进入了大融通时代,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发生了深刻重组。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各国内顾倾向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向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以往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以效率优先为导向而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加速向以安全可控优先方向调整,所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格局在我国“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势头继续减弱,国际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收益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

 撕裂,民粹主义盛行,对外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经济、贸易、投资问题政治化。在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较量依旧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仍有可能减弱。围绕着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挑战等方面的博弈和斗争可能更趋激烈,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达成共识的难度在上升。所以,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势必要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发展。

 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一是我国仍处在成长的上升期,但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在加大。我国仍处在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变,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

 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其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和需要前所未有。所以,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速仍有可能继续有所回落。

 《纲要》没有像以往对整个未来五年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是强调每年度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年度增长目标,这也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环境有很大不确定性。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和条件保持经济适度的发展。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从 2007 年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特别是过去 10 年,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增速比以往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当然这反映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目的在转换。所以,“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保持中速到中高速的增长态势。

 二是我国已经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被摒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有机统一,已经成为新发展导向。但是,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意味我们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是意味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身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过去几年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看,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看,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去年已经达到 54.5%。包括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现在在经济中占比已在 40%以下,农业总体维持在接近 10%的水平。这种结构变化,与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一般规律是相符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经济已经由过去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由于服务业的占比上升,也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过去在工业主导时期,工业周期性比较强,所以,往往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现在服务业占比提升到 50%以上以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60%以上,这也使得我们的经济运行比以往更加稳定。这种结构变化,也使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弱的。另一方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过去几年,服务业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是 6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 60%现在都来源于服务业。

 从贡献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分解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最大的。由于这种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占比的提升,使得服务业成为过去几年吸纳就业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吸纳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从就业方面来看,我们还要依靠更多的服务业来创造就业。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超 1300 万人,去年受疫情冲击影响,我们的城镇新增就业有所回落,但也实现了目标。这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三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紧迫性在上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有力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这种两头在外,也就是市场和资源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近年

 来明显减弱,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更加凸显,经济安全的风险增大。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体系。我们本身具备内部循环的大国经济优势。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所以,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顺势而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外贸易,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两位数增长。但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缓慢、外需减弱,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也在减弱。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体看,我们的对外贸易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和以往相比,再出现高速增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内外需占 GDP 的比重也明显回落。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 GDP 比重最高达到过 8.7%,接近 10%的水平。因此,外需对我们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2020 年我们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接近3000 亿美元,但是占 GDP 比重只有 2.0%。2020 年,我们的

 GDP 按照人民币计算是 101.6 万亿元,折合成美元是 14.7 万亿美元。

 现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内外的均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现在被提出来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这个事情。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进出口占 GDP 的比重也反映出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最终消费占 GDP 比重比过去在持续提升,已经超过 50%。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占比仍相对偏低。

 从生产角度看,我们的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60%。从支出角度,或者从需求角度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 60%。所以,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跟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我们不再过分依靠投资、工业。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应对...

本文链接:https://www.rmfzzx.org.cn/zhuantifanwen/guanhougan/154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汇正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7045725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