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汇正公文网 > 工作计划 >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三篇

时间:2024-03-21 11:01:01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三篇综上所述,要满足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要求,就要从高校绩效财务管理目标重塑入手,重建高校财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三篇

综上所述,要满足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要求,就要从高校绩效财务管理目标重塑入手,重建高校财务业务模块,通过立足于数据交换、数据挖掘和子系统重叠的会计信息化工具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重塑高校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机制,进一步将学校内的各个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数出有因,数出一门,大幅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以下是汇正公文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预算绩效管理与管理会计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注重效果和预算执行的结果,并根据结果确定预算资金安排,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绩效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会计的一种有效工具。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对象是预算,核心内容是绩效水平,也就是预算资金所达到的成效,包括产出和结果两方面。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是通过预算资金这一信息来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对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进而评价预算实施所产生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并根据预算绩效水平来规划业务和做出决策。”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加强组织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严格控制并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因此,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会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2002年开始逐步摸索、试点并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并要求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但目前,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预算绩效目标不够明确

  在绩效目标层面,缺乏项目绩效、部门绩效和整体战略绩效三位一体、层次分明的管理模式。绩效目标与部门业务的战略目标匹配关联不够,缺乏整体战略目标对绩效目标的统辖,也难以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准确、细致的量化。

  (二)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难点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置过于笼统,操作性较差,其指标内容往往无法具体计量。也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不同部门业务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绩效评价多是对预算的一种事后评价,没有融入到预算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中。

  (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反馈应用

  目前大多数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果没有及时向预算使用部门进行反馈,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够充分,预算的绩效水平对预算资源分配的影响力有限。

  三、建立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

  由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研究创立的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平衡计分卡超越了单纯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把组织的战略作为绩效评价的对象,将组织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行动。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有助于组织加强战略执行力,注重目标管理,将战略规划转化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分解为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任务,确保组织的努力方向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建立基于战略规划为核心的预算绩效管理结合了平衡计分卡和绩效评价两大管理工具的优点,有效地将组织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级的绩效指标和行动指南,使得组织能一致认同并服务于战略目标。

  (一)明确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有利于明确优先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加强运行管理和确保所有工作围绕共同目标来进行。战略规划包括部门核心使命、战略目的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其中,核心使命是部门战略的指导思想,一切战略都围绕其使命展开。战略目的是根据部门核心使命,明确其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战略目标层次上低于战略目的,是用于进一步支持和细化战略目标内容,每个战略目的下包含若干个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一般涵盖不少于五年,并至少每三年更新或修订一次。

  (二)完善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绩效目标设定,要求在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内,通过设定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或者量化的标准、价值、效率等内容来体现绩效水平的完成情况,具体包括绩效指标、目标值、完成期限等因素;二是绩效指标构建,绩效指标是评价绩效目标实现与否的核心内容,围绕绩效目标构建一系列绩效指标来表明该事物状态和水平的可测量价值,具体分为结果导向指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客户服务指标、进程指标和效率指标等;三是绩效指标评价,通过建立相关的、可评估的和结果导向的绩效指标,并预先设置每个绩效指标的目标值,通过对每一项指标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来评定该项指标是否完成,从而得出该项预算的绩效等级评定。一般可分为符合目标值、低于目标值、绩效得到改善和无法评定等四个绩效等级。各部门每年要制订年度绩效计划,明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在每年度结束后,围绕绩效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形成年度绩效报告。

  (三)构建总体框架

  构建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的核心是要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以上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价的内容,可以将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框架进行如图1的设计。

  从图1中可以看出,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框架的核心是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评估的绩效目标,将战略规划中的战略目标通过绩效目标来进行反映,并通过设定一系列绩效指标体系来评价绩效目标是否得以实现,从而来评定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实事上,预算绩效管理的框架构建就是把部门战略目标转化为预算绩效目标的过程。

  (四)规划管理流程

  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等为导向确定部门的核心使命,并通过部门战略规划细分为主要的若干方面,明确战略目标,然后制定绩效计划,在每个绩效目标中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绩效指标目标值。同时,根据预算绩效情况来决定各个具体项目的预算资金投入水平,并对项目实施的产出和成果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其评价结果反馈回战略规划,大致流程规划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到,通过年度预算资金的计划、分配和投入来确定部门战略的重点,同时又通过预算绩效水平来指导战略的规划和落实,形成“预算投入―战略目标―绩效目标―结果产出”的完整的逻辑结构。预算绩效管理规划成功的关键在于“把绩效指标与组织的战略任务密切结合起来,并保持各项战略任务和绩效指标间的平衡”。

  (五)加强配套措施

  1.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法治化建设

  在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从立法入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法治化建设,结合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求,使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2.增强项目预算的战略规划管理

  目前财政部着手实行项目分级管理,分为一级和二级项目层次。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项目预算的战略规划,以战略性项目代替行动性项目,战略性项目以战略目标进行命名,在每个战略性项目中包含若干个子战略性项目,在子战略性项目下含若干子项目,并进一步规范项目名称,统一开展绩效管理。

  3.探索符合战略规划的预算制度

  研究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探索建立体现部门战略规划的中长期预算制度。在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的基础上,推进中长期(3-5年)预算的编制、规划、执行等工作,强化中长期预算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并实施逐年滚动管理。

  4.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预算绩效信息和预算决策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只有把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应用于绩效目标导向的预算资金分配等活动中,才能真正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以预算绩效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科学发展。

  5.推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透明

  建议学习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专门网站,及时向公众部门的战略规划和相关的绩效管理信息,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并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透明。

  6.大力培养绩效管理专业人才

  全面推进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熟悉财务预算专业知识,掌握绩效预算管理的理论和实施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关行业和专业领域的业务水平,掌握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政策,把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部门战略规划有机结合并运用到组织管理中。

  四、结论

  基于战略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种重要工具,有助于管理者从单纯的财务会计功能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不是一项单独的管理工作,而是一个结合部门战略规划、绩效计划和预算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利用预算绩效信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分配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Z].2014.

  [3]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J].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6.

  [4]刘云,王文平.美国国防部绩效评估体系分析及启示[J].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11).

  [5]梁耀盛.德克萨斯州战略规划与绩效预算体系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9(1).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篇2

  摘 要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是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负责田湾核电站的建设管理和建成后的商业运行。2014年公司对JYK一体化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明确公司战略和部门职责,理顺内外部接口,实现了计划落实规划、预算保障计划、考核督促任务的高效运作模式,真正实现了公司JYK一体化管理,促进了公司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本文对江苏核电有限公司JYK管理体系从构建到实施进行了分析,并对JYK工作的良好实践进行了总结。

  2014年是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核电)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也是JYK一体化(计划-预算-考核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公司对JYK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实现了高效运作。主要内容是:将公司重点战略任务、经济指标和预算逐级分解到每个处室,并对指标、重点任务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反馈。通过实施季度、年度绩效考核和各专项考核,对计划执行、预算控制和专项工作开展起到极大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使得公司战略落地更明确,部门职责更清晰,内外部接口更顺畅,真正实现了公司JYK一体化管理,促进了公司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保障了企业经济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一、2014年JYK一体化管理体系重新构建

  (一)整合公司JYK一体化管理组织机构,提高组织机构运作效率

  2014年,为适应公司深化改革后新的领域管理模式要求,对原有的JYK一体化管理组织机构成员进行了优化,将计划-预算-考核相关处室和管理人员有效整合,统一纳入新的JYK一体化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将JYK一体化管理职责直接落实到处室并指定了具体责任人,从决策指挥、组织协调和执行反馈三个层面,形成了简洁高效的垂直管理体系。

  (二)强化计划-预算-考核联动机制

  根据中国核电JYK一体化管理要求及公司自身实际情况,2014年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内部计划-预算-考核一体化联动机制,即在结合中国核电下达的经营目标和重点战略任务战略的基础上,以公司战略任务、年度指标和重点任务分解为中心实施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同步启动、同步申报、同步审批,紧密结合。通过进一步强化JYK联动机制,理顺了战略规划、计划管理、预算控制和绩效考核工作的竖向业务流程,对公司综合工作计划的编制和跟踪反馈、预算编制及过程控制、考核方案制定和考核实施之间等诸多工作间的接口关系、制约条件和具体实施流程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二、2014年JYK一体化工作实施

  (一)建立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实现综合计划全程管控

  为适应公司新的组织机构和新的管理模式,2014年根据公司JYK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了处室JYK组织体系(包括处长、科长和计划工程师三个角色),同时组建了计划-预算工程师邮件群组,58个处室各确定一名处室计划工程师,新的计划工程师网络体系的建设,为有效推动综合工作计划管理奠定了人力基础。

  为了保证计划的动态跟踪,2014年公司综合工作计划电子化管理平台优化完善后正式上线运行。

  为提高各处室对综合工作计划管理统一认识,确保顺利开展综合工作计划管理工作,2014年先后组织了两批次计划工程师培训。

  (二)加强综合计划过程跟踪,确保偏差及时纠正

  为保证综合计划项目能得到有效跟踪,除综合计划平台设置了定期提醒功能外,每月定期通过邮件系统提醒各处室计划工程师关注本处室的计划执行情况。同时,每月公司月度综合工作计划和综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在公司月度例会上进行通报,结合公司季度的绩效考核,将综合工作计划的执行好坏与绩效考核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公司各处室对综合工作计划的重视程度,极大地推动了综合工作计划管理工作在各处室的开展。

  (三)适应新管理模式,做好公司2015年综合工作计划编制

  公司重点针对计划条目的规范性、计划时间的跨度、任务分解的粗细程度和衡量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内容涵盖中国核电下达战略任务及公司自身重点工作,为公司各处室开展2015年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强化预算过程管控,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预期目标

  (一)适应新管理模式,做好公司2014年成本预算审查平衡

  由于2014年公司预算存在很大缺口,年初,开展公司2014年预算清理和审查,通过人工建立计划、预算、立项、合同、支付关联对成本预算按照核减项目、核减金额、缓支付、项目进括号等方式,为2014年预算正式下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预算-立项-合同-支付”联动,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管控

  建立“预算-立项-合同”联动机制,通过严格控制立项审批,匹配合同信息,定期对2014年度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为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好更准确的分析数据。

  (三)强化预算的计划信息,做好公司2015年预算编制工作

  梳理分析预算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2015年预算编制研讨会、编制预算编制手册,在2015年预算编制过程中增加项目立项时间、项目开始时间、项目结束时间等计划信息,在项目申报阶段建立“计划-预算-立项-合同-支付”机制,确保后续预算的过程管控。

  在预算审查工作中,从项目必要性和金额可行性等方面对各部门可控成本预算项目进行逐项审查,确保预算二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立项审批制度

  公司通过加强与各处室预算工程师的沟通交流,组织与外部单位的对标交流,并对公司立项审批制度有效性开展评估,完善并升版了《立项申请与审批》管理程序,确保管理程序在立项申请和审批过程中的有效可行。

  四、进一步规范公司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激励和约束作用日益显现

  (一)升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结合2013年绩效考核工作实践和2014年实际情况,编制了公司《2014年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该办法包含了季度绩效考核、年度绩效考核、连续运行奖和大修绩效奖等在内的共计11个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包含公司安全质量、大修工作、科研技术、管理提升、降本增效、预算控制、荣誉表彰等各方面内容,对各专项奖的考核内容、考核流程和考核结果运用做出了明确规定,为规范公司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优化绩效考核责任书签订方式,确保公司指标和重点任务责任落实

  在公司层面,2014年绩效考核责任书按公司各领域主管领导与其分管处室负责人、处室负责人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科组成员三个层级分别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将公司2014年经营指标和重点任务进行逐级分解,落实责任。通过责任书的签订,明确了公司2014年度经营指标和重点任务,指明了公司各处室2014年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组织实施各处室季度绩效考核,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抓手作用

  为加强对公司任务和重要指标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监督,2014公司实施了三次季度绩效考核和一次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和控制、公司级管理行动完成情况和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等,考核结果直接与处室的季度和年度奖金挂钩,有效促进了公司任务和指标的执行,推动了处室管理水平的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篇3

  一、会计信息化时代高校绩效财务会计目标的界定

  一直以来,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没有定论。在现有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步趋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用化即资本提供人所获得投入资本回报的最大化作为可衡量的目标。而高校由于“所有者缺位”这一本质区别于企业的特性使得对于高校财务目标的确立长期处于模糊缺位的状态,仅将“不以盈利为目标,精确预算,收支相抵”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基本准则。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办学模式逐步呈现出灵活性、多样化的特征,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校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指标,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由“预算―支出”向“预算―支出―业绩考核”的组织价值最大化转化为大势所趋。

  从理论探究的角度,高校的财务管理范畴内的组织价值最大化将主要体现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各项资金的预算、下拨、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目标的量化由“决策有用”逐步取代单一的“财务信息汇报”功能,更多地体现出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资金的有效配置带动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进一步实现高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同时,由于高校是“非赢利单位”,高校财务“绩效”主要体现在经费预算是否准确合理,能否体现出高校战略发展的方向,是否依据做出有效决策等。基于以上分析,高校绩效预算的会计目标应当是准确预算、适当控制,将考核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真正实现“预算支出,计划支出、计划考核”绩效财务管理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业务模型

  根据会计信息化下高校绩效财务管理的目标,高校财务应当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我国高校目前的预算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分集管理。无论是集中管理还是分级管理,大都未将各级管理的非财务业绩考核指标纳入到财务管理指标中去,还单纯停留在利用财务数字考核财务数字的业务模式中。如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仅将高校财务的预决算指标的一致性,控制各种经费(如专项经费、公用经费)的预算内外资金的支出比例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考核指标,预决算指标数字越趋同,各项经费的使用总额在要求范围之内,则完成了工作要求。高校财务工作的目标更多的停留在数字上,没有实际的非财务指标做支撑,这必然使得考核虚设,导致找票报账套取现金,有预算之名却无预算之实的不良现象屡屡出现。

  为了契合会计信息化下新的财务目标,真正实现高校财务的决策有用化和组织效用最大化。由于涉及非财务的考核指标,这就需要在校内各个部门间形成即时信息互动,将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绩效性扩展,全面采用会计信息化工具。

  由图1所示,高校财务的绩效管理模型将绩效考核模块纳入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突出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考核的作用,将资金使用的绩效性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各二级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全局观念,可以提升二级单位的工作能效性,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控制。在下个年度开始前,高校内的各二级单位将未来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开展各项活动需要的资金使用预算和执行计划交财务处汇总,人员经费由人事部门核定后统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进行总盘决策后编制学校总体的预算方案,按照经费的使用性质依次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生经费和专项经费,并按照各经费的使用方案分次分别划拨入主管经费使用的各二级单位项目,预算年度开始后,各二级单位按照批复计划进行使用,使用情况将进行月度或季度汇总分析,分析数据进入绩效考核模块,按照不同单位的绩效实施情况,进行预算调整,年终总结后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的参考,提交学校最高决策部门,还可作为年终考核的财务依据。这一绩效流程模型的存在依据为信息化的系统架构,实现不同项目间、不同资金性质间的适时控制,如图2所示。

  学校最高决策部门确定总的预算划拨方案后,按照高校的经费管理办法和部门设置的管理权限分配至不同部门的不同项目中,由学校所有单位根据开展活动的性质和要求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支出,支出资金的性质比例与预算的实施计划相契合,支出结果进入考核体系至年末与各二级单位的非财务指标结合后作为综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分配的基础,实现财务绩效化的目标。上述各个模块间通过系统勾稽关系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信息化的工具实现适时的监控,各模块数据随绩效的考核变化适时变化。

  三、会计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实施流程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绩效管理流程应按照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与反馈及预算考核”为实施流程。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年度预算开始之前,二级单位根据下年度的各项工作的安排向财务部门提交各项预算,由财务部门汇总后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根据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进行的调整和决策后交财务部门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校经费和专项经费类别编制校级预算并依次划拨。划拨的方法可采取一次性划拨也可财务分次划拨的方法,划拨后进入核算模块,各经费使用单位根据预算计划进行经费的使用,财务部门根据各单位的预算计划进行预算控制,必要时进行预算调整,年终时将各单位资金执行情况的报告结合各单位的非财务指标提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作为下年度预算各部门预算审议的基础资料,依次循环。其信息化的实现模块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平台仍将遵循“收支相抵”的预算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平台包括收入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部门预算模块、校内预算模块、校内核算模块,部门决算与校内考核模块七个部分。各个模块都集成了录入、审核、报表输出等基本功能。具体来说,

  收入管理模块由收入中心进行录入、审核并提交报表;计划管理模块由各二级单位输入下一年度的执行计划,由人事部门导入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信息,由国资处输入资产信息。计划管理模块由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修改权限,待将汇总表格交由校级决策部门决策后进行调整和修改。

  收入管理模块和计划管理模块的报表输出功能为预算中心编制省级部门预算提供了基础数据,结合往年不同经费类别使用的具体情况,进入部门预算模块进行部门预算数据的编制和录入,并可进行报表输出。由于省级部门预算编制系统由省级部门选择,此模块为高校备份模块,为省级预算年中调整做信息化辅助工作。

  部门预算确定以后,根据部门预算的收支情况,由财务部门的预算中心进行校内预算的编制和录入工作。校内预算模块涵盖了计划管理模块,可以直接通过计划管理模块生成数据,不同实施计划不同类别经费的总额直接进入账务系统项目下的子科目中,预算中心可根据输出报表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即预算划拨。

  预算划拨工作结束以后,随着高校各项事务的开展,校内二级单位可在计划指引下通过报账核算模块进行资金的开支,若出现未预计资金使用情况,可向预算中心提出申请,经校决策部门决策后由预算中心在校内预算模块内进行调整后支出。每月或每季度轧账后预算中心可通过模块进行报表的输出,即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进入考核模块控制,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分期划拨、调增调减经费等。

  年终,经费核算模块可直接生成报表,根据报表内容预算中心编制决算报表上报,各单位各项目的使用情况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进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由校决策部门对二级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经费控制的依据。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满足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要求,就要从高校绩效财务管理目标重塑入手,重建高校财务业务模块,通过立足于数据交换、数据挖掘和子系统重叠的会计信息化工具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重塑高校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机制,进一步将学校内的各个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数出有因,数出一门,大幅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链接:https://www.rmfzzx.org.cn/gongzuojihua/1566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汇正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7045725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